2D计划设计步骤
-
在患者列表双击患者,点击计划管理进入计划管理页面
-
点击G+添加射野组,填写射野组名称、机器名称、辐射类型;选择治疗容差、摆位容差、患者体位;技术类型选择2D。保存射束
-
点击B+添加射束,填写射野名称和源皮距(SID)后保存射束。
- 重复步骤3可添加多个射束
- 也可点击复制键复制已经添加的射束,再在射束信息界面修改基本参数
-
完善以下射野信息
a. 治疗等中心点的射野剂量
b. 照射模式,剂量率,出束跳数
c. 机架角度
d. 准直器角度&钨门开野大小
e. 附件信息以及对应修正因子
-
需要出的MU数可由以下公式手动计算
D: 计算点需要达到的剂量
Dcal: 单位跳数在参考深度和参考条件下校准后对应的剂量
Sc(rc): 准直器在rc开野大小下对应的准直器散射因子
Sp(r): 射野投影在模体(人体)表面尺寸为r时,在参考深度的模体散射因子
PDD(d, r, f): 源皮距为f,模体(人体)表面射野投影尺寸为r时,计算点所在深度d对应的百分比深度剂量
WF(d, rd, x) : 在计算点深度为d,射野投影在该深度的尺寸为rd,离轴距离为x时对应的楔形板因子
TF:托盘因子
OAR(d, x): 在计算点深度为d,离轴距离为x时对应的离轴因子
SCD:射线源和剂量校准点的距离
f::计算时的源皮距
t0:测量PDD时最大剂量点所在的参考深度